一、报名条件是什么?如何报名?
符合202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报名条件,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具有强烈的专业兴趣、科研志向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并有志于将来从事相关领域科学技术工作的高中毕业生均可申请报名。学校未列破格计划。
考生4月8日至29日登录中南大学强基计划报名平台(https://bm.chsi.com.cn/jcxkzs/sch/10533),按要求准确、完整地完成网上报名。报考我校强基计划的考生不能兼报其他高校。
二、招生专业有哪些?对高考改革省份和非高考改革省份考生的要求是什么?
强基计划招生专业及其在非高考改革省份的科类要求和在高考改革省份的选考科目要求如下表:
专业名称 |
科类要求 |
高考改革省份选考科目要求 |
“3+3”模式 |
“3+1+2”模式 |
首选科目 |
再选科目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理工 |
物理 |
物理 |
不限 |
应用物理学 |
理工 |
物理 |
物理 |
不限 |
应用化学 |
理工 |
物理或化学 |
物理 |
化学 |
生物科学 |
理工 |
物理或化学或生物 |
物理 |
化学或生物 |
三、在哪些省份招生?招生计划是多少?
我校2022年在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陕西、甘肃安排招生计划。
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可以登录报名平台查看。
四、如何确定入围名单?
考生必须在6月12日至20日登录报名平台进行确认并签订承诺书。对于已确认的考生,依据高考成绩(不含任何政策加分,下同),根据“专业志愿优先、高考成绩从高到低”的原则,按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的5倍确定入围考核考生名单和入围专业(末位同分考生全部入围)。
考生高考成绩须达到所在省份同科类第一批本科录取控制分数线,合并本科批次的省份参照该省份确定的特殊类型相应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执行。
五、学校如何考核?
我校没有笔试环节。面试考核采用站点式,分为科学思维、创新想象、公民素质、人文素养、学科特长五个站点,每个站点对应一个方面的考核,注重考核评价的多元性和综合性。
除面试外,考生还要参加体质测试,项目为50米跑或立定跳远。体质测试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考核测试方案及相关要求我校后续会发布,并可能视本地疫情防控情况作出相应调整,请关注“中南大学招生在线”网站相关通知。
六、综合成绩如何计算?录取原则是什么?
综合成绩由考生高考成绩和我校面试考核成绩共同构成,其中高考成绩占85%。综合成绩折算办法:
综合成绩=(高考成绩/高考满分)*100*85%+面试考核成绩*15%
根据考生入围专业和所在省份强基计划的招生名额,按综合成绩由高到低顺序确定预录取名单和专业。预录取人数不超过招生计划。
七、报考强基计划会影响其他批次的录取吗?
我校于7月5日前公布录取名单,被正式录取的考生不再参加所在省份后续高考志愿录取;未被录取的考生可正常参加所在省份后续各批次志愿录取。
八、进入中南大学强基计划的学生,能否转换专业?
通过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本科阶段不能转换专业。
九、学校强基生如何培养?
学校遵循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成长规律,对通过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单独制定培养方案,着力培养学生五种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批判思维能力、科研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国际竞争能力)。
导师制 —— 设立学业导师、科研导师和生活导师,建立导师-研究生-本科生科学研究和创新创业训练的传帮带机制。
小班化 —— 汇聚热爱教育、造诣深厚、德才兼备的学术大师参与人才培养,优选教学经验丰富、科研能力突出的资深教授担任学生培养课程主讲教师。
个性化 —— 注重个性化培养,鼓励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培养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
国际化 —— 引进国外一流大学的优质教育资源,拓展学生国际视野,提升国际竞争力。
学校畅通学生成长发展通道,实行本-硕-博衔接培养,鼓励优秀学生进入更高层次阶段学习,建立科学合理的动态进出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爱国敬业之才,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人文情怀、世界胸怀。
十、招生专业有何特色?
数学与应用数学 —— ESI(基本科学指标)排名居全球前1%,2017年和2022年入选国家“一流”重点建设学科,是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在马尔可夫过程、泛函分析及其应用、非线性微分方程等研究方向取得了一批国际先进水平的原创成果。多年来开办的“数学创新拔尖人才实验班”,有效探索数学拔尖人才培养。本专业充分利用数学“双一流”建设学科优势,创新选拔评价体系,打造“三学一讲”定期检验式培养机制,创建科学化、国际化课程体系,凝聚优势、彰显特色,致力于培养具有基础扎实、专业精深,学科交叉研究能力强和人文素养好,立志于数学理论研究和交叉学科研究的世界一流数学领军人才。
应用物理学 —— ESI(基本科学指标)排名居全球前1%,是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拥有国家级物理教学基地、国家级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发扬长期在物理教改班、物理升华班、物理科学班等拔尖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依托国家工科物理教学基地、超微结构与超快过程等教学科研平台和具有多名国家级人才的师资队伍,坚持“人格、知识、能力”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目标,采用高标准、国际化、重创新的课程体系,培养具有数理基础扎实、思维方式先进、创新能力突出、人文素养良好和国际视野开阔,未来能在物理学及交叉学科领域开展创新研究,并引领物理学及相关学科向前发展的拔尖人才。
应用化学 —— ESI(基本科学指标)排名居全球前1‰,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和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拥有国家级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开办十多届“化学升华班”,在拔尖学生培养方面开展了有效探索。依托学校相关学科和国家级、省部级教学科研平台,师资力量雄厚,秉承“夯实基础、个性发展、创新实践、培养拔尖”的教学理念,结合材料学和医学特色优势,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旨在培养 “理论基础深厚、创新能力突出、国际视野开阔”的未来化学家。
生物科学 —— ESI(基本科学指标)排名居全球前1%,是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在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国家基础学科拔尖计划2.0学生基地、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中科院汤飞凡菁英班、中英国际班建设的基础上,坚持个性化发展,学科交叉、科教协同、国际化办学,培养医学背景突出、系统掌握生命全周期生物学基础理论与技能及前沿进展,富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生物医学等理医工多学科交叉领域承担基础性、前沿性科学探索与创新实践重任,引领新医科发展的国际化、复合型杰出创新人才。